·
大腸息肉是指在大腸(結腸)內形成的一種腺瘤性病變,通常為腸壁上的小突起或隆起。它們通常是良性的,但有時也可能是癌前病變,即可能進一步發展為大腸癌。
大腸息肉的形成通常與遺傳和環境因素有關。遺傳因素包括家族史和遺傳突變,而環境因素包括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和腸道炎症等。
大腸息肉通常不會引起症狀,特別是在早期階段。然而,一些大型或位於特定位置的息肉可能會引起以下症狀:
糞便中發現血液或暗紅色血痕。
腹脹或腹痛。
改變排便習慣,如便秘或腹瀉。
持續性便血。
如果發現上述症狀,建議及早就醫進行進一步檢查。大腸息肉的確診通常通過大腸鏡檢查,醫生會使用一根長而靈活的管子(大腸鏡)來檢查大腸內部,並通過取樣(切片)來確定息肉的類型和性質。
治療大腸息肉的主要方法是通過大腸鏡檢查將息肉切除。這個過程稱為息肉切除術。大部分小型息肉可以直接在大腸鏡檢查時切除,而較大或多發的息肉可能需要進行手術切除。
飲食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也可以幫助預防大腸息肉的形成,例如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限制紅肉和加工肉的攝入、戒煙和限制酒精攝入等。
重要的是要定期進行大腸癌篩查,特別是對於有家族史或其他風險因素的人群。定期的結腸鏡檢查或其他大腸癌篩查方法可以幫助早期發現大腸息肉或大腸癌,提高治療的成功率。如果發現大腸息肉,及時治療可以降低大腸癌的發生風險。

(如您有相關的疑問,建議您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以獲得關於您的病情的專業建議。)
相關科別連結: 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 肝膽腸胃科